6月17日,在廣州科學城光寶集團門口,一群人打著“還我工錢、還我血汗錢”的橫幅在門口高調地討要。似乎一個月前發生在珠海及成電子門前堵門討債的一幕再次上演。
光寶作為臺灣首家上市電子公司并在中國大陸設有數十家大型制造企業的頭牌外企,旗下曾經風頭無倆的廣州光寶莫非已經淪落到被逼討債的地步了嗎?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小編從網上公開資料獲悉,2000年,光寶電子、旭麗公司、建興科技、松喬實業共同投資廣州科學園區組建廣州光寶集團,園區占地85萬平方米,2001年11月正式投產。 為了長期在大陸安營扎寨,集團特地捐贈新臺幣二千四佰萬元,于大陸東莞成立臺商小學,為臺干子女提供優良的教育學習環境。
建成后的光寶科學園趕上了中國世界工廠最為興盛的黃金時期,僅以主要產品為手機攝像模塊﹑筆記本電腦攝像模組的廣州建興為例,2005年出口額高達115億人民幣,被評為廣州市企業產品出口量第一名。客戶為HTC、三星、諾基亞、惠普、佳能、戴爾、索尼、飛利浦、聯想、華為等世界知名企業。
要說到其母公司臺灣光寶集團,簡直是牛逼逆天了。這家成立于1975年的電子科技集團擁有臺灣第一家掛牌上市的電子公司。集團下屬分公司包括光寶移動、建興電子、閎暉實業、敦南科技、敦揚科技、朋程科技、力信興業、力銘科技、龍生工業、Diodes Inc.、 Lite-On Japan、Maxi Switch,工廠遍布全球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光寶集團設立在大陸的子孫公司逾二十家,而且個個都是一等一的大型高科技企業。
近年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外資企業頻頻撤離中國。作為在大陸擁有眾多制造基地的光寶集團,其產業大遷徙的跡象也頗為明顯。
以廣州建興光電為例,工廠近年來一直處于“減灶模式”,最高峰時期員工逾萬,2013年減為7000多人,2014年銳減為3000人,目前人數不詳,但應該不超過2000人。從種種跡象來看,小編似乎預感建興光電撤離廣州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粗略統計,光寶近年來已在大陸關閉了數家工廠。曾經的萬人大廠閎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2014年底宣告倒閉;全球領先的電信、醫療和電子工業行業的供應商北京光寶移動已經于2015年關閉;贛州光寶力信科技一年前關閉后正被改造為贛州經開區行政服務中心。
另外,光寶在大陸的其它企業境遇也各有不同,大部分企業運轉良好,少數企業情況不盡人意,主要表現為員工減少和工資下調。以宏暉實業旗下的深圳旭榮為例,新招聘的化工工程師,起薪才3300還不包吃。
其實,從08年以來,光寶曾嘗試將訂單轉移到中國內地人工較低的地方。2008年設立北海建興光電和贛州力信,目前北海建興正常運轉,但贛州力信不知何故關門。不過,近年來光寶向東南亞投資的步伐正在加快,如宏暉實業在印度設廠,敦南科技在菲律賓設廠等。
再來說說光寶門口出現的拉橫幅一幕。據說打橫幅方叫威正工程公司,此前為廣州光寶做的幾百萬無塵室疑因偷工減料,出現了品質問題,雙方現正在走法律程序。看來,圍堵討債并非拖欠工資和貨款,而是合同糾紛一類的事件。不過,有知情人稱廣州光寶近幾年經營狀況一直不佳倒也是事實。
而另一位知情人士則說出了一個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據說光寶集團所在的這塊85萬平米的土地價值已經飆升很多倍,地方政府“希望”廣州光寶搬走。想想也是,在這樣的黃金地段種上聳入云天的密集商住樓,給政府帶來的收入估計光寶集團幾十年都沒法做到!
另外,近幾年來廣州光寶也的確煩心事不斷。由于年輕一代打工者不能吃苦,讓一向以嚴苛出名的光寶深感隊伍難帶。而08勞動法出臺后,原本任勞任怨的老員工的維權意識與日俱增,光寶時常被一些勞動爭議案件搞得焦頭爛額。
錢不好賺,員工不好使喚,撤走或許還能獲得不菲的土地和撤遷補償,這種情況下是走是留,老板們用屁股也能決定。
縱觀近年來一些頭牌外資企業的撤離,其套路無外乎以下幾步:停止招收正式員工以減少關廠補償金額,在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新設工廠,新工廠運轉正常后削減大陸工廠訂單,迫使一些想加班的員工離開。待上述流程走得七七八八,工廠就正式宣告結業了。廣州光寶的未來怎樣,相信不久便可水落石出。
當越來越多的光寶們離開后,很難想象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應付得來出門無工可打、身無手足相助、公私債務纏身的重重困境。在最壞的時光來臨時,我們會發現部分員工心目中那個“管理嚴苛、小氣吝嗇”的光寶是多么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