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順德一批2000多箱的出口家電因包裝中被發現有害生物而被退運。在檢查過程中,順德檢驗檢疫局在被退運的家電包裝中發現了臺灣乳白蟻。雖然說該批被退運的家電產品在更換包裝后已經重新出柜,但由此帶來的損失恐怕夠廠家喝一壺的了。
由于該批被退運的電飯煲總共有2000多箱,檢疫人員需逐一排查,最后發現共有3箱電飯煲的外包裝紙箱存在問題。其中,1個紙箱外表附著大量卵殼,另外2個紙箱內有少量疑似白蟻的成蟲。
順德檢驗檢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出口退運案例也反映了部分企業對產品出口的細節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此,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企業:一要高度重視產品包裝、搬運、運輸過程的監督。二要強化質量把關,避免出口產品因質量問題被退運或銷毀而造成經濟損失。
如果要對外包裝紙箱出現白蟻進行追根溯源,所涉及的廠家應該包括造紙廠、包裝廠和品牌商。那么,造紙和包裝企業該不該背鍋呢?
首先說說造紙環節,從紙漿到成品紙要經過近兩百度的高溫干燥,相信這個環節不會有白蟻能夠存活。即便白蟻在造紙廠倉庫就潛入卷筒紙內,但到紙箱廠的瓦楞紙板生產環節,預熱鋼和瓦楞輥的高溫也足以反成蟲或蟲卵殺死,因此,造紙企業完全可以逃脫干系。
其次是紙箱生產環節,我們剛才說過,瓦楞紙板生產環節不會有白蟻存活的可能性,因此可排除這一工序。此后,一般要經過印刷開槽、釘粘、打包、入庫和出貨等幾個環節,一般時間不超過三天。這中間,在紙箱廠倉庫、送貨搬運過程中,存在白蟻潛入紙箱的可能。而且,這一環節紙箱廠根本無法一一檢查。
最后,品牌商這一塊,紙箱從進廠,裝箱到出貨,不存在高溫消殺的可能。一般紙箱存放于品牌商倉庫,裝箱出柜前均可能會有白蟻混入。根據檢疫檢驗工作人員的描述,1個紙箱外表附著大量卵殼,另外2個紙箱內有少量疑似白蟻的成蟲,這個的確無法確定白蟻是從紙箱廠還是品牌商工廠潛入。
不過,從合同法的角度來說,雙方只要不在合同上面未涉及白蟻條款,就無法追究紙箱廠的責任。
由此看來,品牌商要獨自背下這口鍋了。但紙箱廠必須要對此事引起足夠的關注,應定期清查廠房設施內的白蟻群,確保無白蟻潛入紙箱。另外送貨過程中也要注意,不能把送貨車停在可能藏白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