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包裝業在萬方多難中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態勢,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電商包裝。
2013到2015年,中國的快遞包裝分別是92億、140億、200億件,2016年突破300億件應該沒有什么懸念。
隨著中國快遞網絡全面布局成功,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幾近完成,也為中國農產品包裝的井噴提供了必要條件。
2016年9月23日,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賀軍偉,在新疆庫爾勒市舉行的“‘一帶一路’現代物流發展戰略研討會”期間表示,中國的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的損耗非常大,如瓜果、蔬菜類,在物流中的損耗大概要占25-30%,發達國家一般是5%,美國就更低了,所以造成了中國農產品的成本很高,這亟需解決。
從歐美的經驗來看,以冷鏈包裝為代表的農產品包裝將在這個環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前段時間,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直言不諱地指出:“未來的風口可能快時尚品牌和食品行業”。展開來說,在未來智能制造和物聯網時代,包括服裝、鞋帽和日用化工在內的快時尚行業和食品飲料行業將會成為下一個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作為15億人口的消費大國,無疑是這一經濟增長引擎的核心。
面對這兩大新的風口帶來的巨大商機,中國的包裝印刷業是惟一一個可以同時攫取全部商機的幸運行業。試想想,中國4.2億的家庭,如果每家每天通過物聯網送達快件達到3個(快時尚一個,食品二個),則每天產生的內包裝需求高達12.6億。通常一個中型的包裝廠一天的產量約為10萬套包裝,快時尚和食品領域就可養活12600家中型包裝廠。
包裝業的又一個黃金風口來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