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SPBOOKS.CN善本圖書與TASCHEN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6華裔設計師劉揚巡回演講及簽售活動,于2016年10月29日至2016年11月6日在北京、重慶、廣州、上海、香港順利展開,精彩落幕。劉揚帶著她的三部作品《East meets West,東西相遇》、《Man meets Woman,男女相異》、《Today meets Yesterday,今昔相遇》,給我們分享了她對于東西文化、男女之別、今昔差異的看法,以及她在創作這些作品過程中的經歷與思考。
講座在觀眾熱鬧的掌聲中開始,劉揚從她的個人經歷講起。13歲時,迷戀武俠小說的她準備好寶劍和武俠的衣服,打算和朋友去“闖蕩江湖”。她的瘋狂舉動被父母知道后,以“到德國休假半年,不用上學。”的說法誘惑她,不喜歡學校教育束縛的劉揚,聽說不用上學就立馬選擇了出國,卻在下飛機第二天便被送去學校上課。各種抗議、絕食無效后,劉揚只能乖乖地去上學。漸漸地,她發現了學習的樂趣,14歲開始便給大學寫信,16歲進入柏林藝術中心學習,開始了她的設計之路。
在德國生活13年后,劉揚對德國與中國的文化差異感頗深。周末德國街上人煙稀少和中國的熱鬧全不相同;德國人表達較為直白,中國則更婉轉;德國人的辦事效率和天氣有關,天氣越好,效率越高……劉揚還提到了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趣事,她的德國朋友拿冰鎮可樂還有帶鹽的硬餅干來醫治肚子痛。說到這個故事時,在場的觀眾一陣驚呼,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劉揚在德國的經歷與在中國的童年在很多方面反差很大,差異的種子就此埋下。26歲離開柏林去紐約工作,劉揚對于東西差異的想法破土而出,長成參天大樹,她決定將這些所觀所感整理成一本書,即《East meets West,東西相遇》。26歲剛搬到紐約的劉揚在中國和德國各生活了13年,因此這本書被設計成13×13英寸的小開本。
工作后,劉揚去了很多地方,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劉揚還給我們分享了一個關于男女差異的故事。一對男女坐在公車上默不做聲,女孩糾結于男朋友為什么不說話,心里焦慮:“他是不是生氣了”“他是不是要和我分手”……劉揚講到這里時,臺下的女孩都笑了。“可是男孩心里只是在想,我喜歡的球隊輸球了!”臺下,男孩們鼓起掌來。
這些生活、工作中的經歷,劉揚覺得很有趣,因此她將人們生活里習以為常的男女差異畫了下來:男性出去旅行永遠只帶一個包,女性則大包小包;孩子出生后,男性覺得家里添了一位新成員,女性的世界則被孩子占領……。男性和女性也有共同的地方,比如男性雜志和女性雜志中的圖片都是穿衣服很少的女性。劉揚通過她在世界各大都市的朋友的交談中收到啟發,非常有趣的事無論是在柏林,北京,倫敦,伊斯坦布爾,東京還是紐約大都市的朋友們講述的故事不盡相同。于是創作了她的第二本書——《Man meets Woman,男女相異》。劉揚說:“永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會讓隔閡更深。” ,她希望通過這本書讓男女雙方更多些交流從而更了解彼此。
提到大學任教,劉揚說“這幾年和學院里的新媒體老師總有分歧,每天都會辯論,因為我在教書籍設計、廣告和展廳設計這樣的傳統課程,新媒體的老師會認為印刷遲早要被淘汰,他們教新媒體互動,多媒體動畫,離現代科技很近。”對于劉揚來說技術的進步不一定是時代的進步。劉揚半年前開始用她第一臺智能手機,這是她為了體驗新媒體時代做的一點努力,之前一直是一臺黑白機,除了電話和短信沒有其他功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分異,她看到另外一種不同–––時代的差異,也成為她第三本書的主題——《Today meets Yesterday,今昔相遇》。
藝術來源于生活,劉揚關于設計的創意,不管是她的書,還是工作,都特別關注真實的自己,從生活中個人的感受出發,她說“作品與個人有直接關系,所傳達的信息才比較真切,也更能感動人。”
SPBOOKS.CN我與書本的故事 | 與華裔設計師劉揚的對話
Q:劉揚老師您說您是比較傳統的人,但其實您的作品有很多令我們震撼,也可以說是創新的東西,請問您是如何在傳統的觀念下,可以做到讓自己的思維與我們不一樣的?
A:首先我覺得要真實的面對自己,因為在設計這個行業,包括很多行業有許多潮流,一個東西做得與眾不同的時候,它肯定不在這個潮流內。作為年輕人在離開潮流的時候,很難確認我這樣做行不行,這時候你就可以問問自己。當我們真實的面對自己,走自己那條路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容易和別人不同。很多人有所顧忌,不敢偏離潮流,所以這個路程其實不是很容易,因為你要堅信自己這樣做是對的,并不是一路上都很順利。我在教授學生的時候,經常讓他們別聽我的,努力發現自己。我覺得教學不是教他們知識,而是教他們發現自己的過程。
Q:劉揚老師您好,作為一個設計師,也會面臨靈感枯竭,那時候您會怎么辦?
A:這個時候你只有繼續去想,堅持不懈,有的東西可能一兩天就可以想出來,有的東西可能一兩個月都想不出來。我很不愛放棄,比如有些東西顧客已經接受了,可能我自己還不滿意,那我就會在可能的時間范圍內想到自己滿意為止。當確實找不到那個滿意的東西時,那只能盡最大努力來實現。我覺得在創意方面堅持不懈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候你在創意開始階段想到的東西可能是80%設計師能想到,你花更多的時間可能就變成50%了,再往后可能30%,當你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你自己就會知道這個想法可能只有1%的人會有,或者很少有人會有,這可能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Q:創作需要時間,可是如果你的老板或者客戶不能等你,該怎么解決?怎么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靈感呢?
A:其實平時的積累很重要,關心不同的題材。想法是來源于你的一些經歷,或者看過的一些東西。一個設計師關心的東西越多,他的想法來源也就越多,比如你對傳統的歌劇,中國古典的戲劇,木偶劇感興趣,你喜歡文學、哲學、歷史……你的興趣愛好越多,想法來源就越多。其實單一看專業書,我覺得是更加使人想法受限制的一個東西,專業書只能給你一些形式的啟發,但不是想法,內容的來源。想法是來自于生活的,來自于你個人的修養和經歷,你了解的東西越多,你的想法就越容易感染他人。所以豐富自己,可能是最容易的一個方法。
Q:您選擇差異作為作品的主題,是否受到過質疑,您如何看待?
A:這個問題特別好,曾經有人也問過我為什么不做兩性或者兩種文化,包括今天和昨天的共同點,這里面有很重要一個因素,因為我本身認為共同點大大多于差異。為什么發現差異呢,發現差異可以避免矛盾,發現差異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比如說東西方文化,兩個人在交流中發現對方做得讓我很生氣,一個可能是你覺得這個人有問題,還有一個可能是你們有文化差異,如果我們了解到有文化差異的時候,可能這個矛盾點就轉移了,我就會理解,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某些不同,并不是我們兩人之間有本質上的問題。延伸到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
劉揚從個人經歷,談到創作思考,給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現場也有很多學習設計的人前來“取經”。活動最后在熱烈的討論問答中走向尾聲,大家都有一點意猶未盡,期待下次與劉揚“相遇”。
SPBOOKS.CN閱讀現場| 一連六場精彩回顧
【第一站】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第二站】北京——單向街·愛琴海店
【第三站】重慶——方所重慶店
【第四站】廣州——方所廣州店
【第五站】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上海)
【第六站】香港——K11購物藝術中心(香港)
主辦方資料
"匯聚全球出版物,讓閱讀改變生活"
SPBOOKS.CN是一個能給讀者搜索全球優秀出版物的網絡分享平臺,我們擁有專業的雜志訂閱服務,你可以在這里進行近千種的雜志查詢或訂閱,還有強大的外文進口圖書數據庫,并且不斷更新豐富的書單以及搜羅世界優秀的出版物書目,以及與全球連接的圖書相關資訊,給你一種無限的知識體驗!
TASCHEN是一家1980年由Benedikt Taschen在德國科隆創辦的藝術書籍出版社。TASCHEN的出版物種類繁多,以價格低廉但質量精良的藝術出版品橫掃全球藝術圖書市場,由著名的Basic Art系列擴展到不同主題的書系,如Basic Architecture 等等,單書則同時跨足于主流藝術與小眾領域,從電影、時尚、旅游、生活風格,到媚俗影像、酷兒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