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收到快遞后撕開包裝隨手一扔,姓名、手機號、住址等個人信息暴露在外,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就可能引來麻煩,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將要改變了。
3月24日,據阿里巴巴旗下菜鳥網絡透露,菜鳥網絡正在聯合中國物流企業,逐步淘汰印有消費者隱私信息的快遞面單,同時啟用更安全的隱私快遞面單,多個地區今年內將享受到該項服務。
快遞運輸的鏈路很長,貼有消費者信息的包裹層層經手后才能抵達用戶手中,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為了保護收件人信息,很多地區郵政管理部門會定期召集企業集中銷毀快遞面單,網上也隨處可見防快遞面單信息泄露教程,但這些事后的措施很難真正杜絕快遞單信息泄露。
據了解,“隱私快遞面單”上消費者的名字和電話號碼中間4個數字,都被*字符代替。“我們暫時保留了一些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幫助快遞員核對包裹。”菜鳥網絡安全部高級專家周磊表示,未來會不斷加大信息脫敏力度。“現在是隱去了消費者的手機號碼,以后包裹上的消費者相關信息會越來越少”。
消費者電話被隱藏后,只有快遞小哥能通過APP聯系到收件人,其它人很難再從快遞面單上竊取消費者隱私了。通過菜鳥網絡向物流企業提供的眾配寶APP,配送員能以一鍵撥打的方式聯系消費者,無需人工識別手機號碼,大大提升效率。
目前,該項目正在西北五個區域試點,新疆、青海、甘肅、陜西、寧夏等地的消費者將率先收到個人信息加密處理后的包裹。此外,菜鳥網絡還透露,重慶的消費者將在今年內享受到該項服務。
“隱私快遞面單可從源頭保護消費者隱私,避免信息在快遞運輸過程中被人線下竊取。”周磊表示,菜鳥網絡將聯合國內主流物流企業逐步淘汰能暴露消費者信息的快遞面單,隱私快遞面單將成為快遞行業標配。
那么,印有消費者信息的快遞面單取消后,如何才能實現包裹的配送信息查詢以及精準送達?這一目的又將如何實現?
隨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快遞物流追蹤溯源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這其中,屬二維碼和RFID電子標簽的應用最為廣泛。
二維碼具有成本低、賦碼及掃碼簡易、數據讀取抗干擾能力較強、存儲信息量大、保密性高等優勢,目前已成為全球應用最為廣泛的感知技術之一。2013年,二維碼媒介展示覆蓋率超過200%的增長,用于商品包裝的增長率超過500%。應用前景非常廣泛。通過多重加密的二維碼技術,為每個產品賦予一個全球唯一的ID代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物一碼”, 通過專業設備和手機,在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與消費等環節,就能實現信息的采集及監控。
RFID具有與生俱來的防偽和溯源特性,它有一段被稱為UID的碼,這個碼只可讀不可寫, 它賦予了物品一個不可改寫、終身有效的DNA,讓每一個物品都有獨特的身份證。在包裹分揀時,將RFID標簽貼在每一個包裹上面,再配一個專門的讀寫器,就可實現包裹的信息查詢,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失誤率,而且還可實現物流過程中對包裹位置的實時查詢。
雖然菜鳥網絡并未透露將會采取那種技術手段來實現這一目的,但是上述提到的這兩種方式的發展機會將越來越大。
未來,菜鳥隱私快遞面單還將啟用更安全的物流云做支持,它能夠有效抵擋外部攻擊,還能鎖住數據不外泄,保障每一環節數據都在加密狀態下進行,將從根本上杜絕消費者隱私泄露問題。